菊江村历史 世界名人 布哈林简介_布哈林的儿子_布哈林的故事_布哈林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布哈林简介_布哈林的儿子_布哈林的故事_布哈林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布哈林简介

布哈林(拼音:bù hā lín),(1888~1938;Bukharin,Nikolai Ivanovich),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和第三国际领导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1888年10月10日生于莫斯科。

1906年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1907年考入莫斯科大学法学院经济系。

1908年被补选为党的莫斯科委员会委员。

1909~1910年3次被捕。

1911年10月从流放地逃往德国的汉诺威。

先后流亡德国、奥地利、瑞士、瑞典、挪威、丹麦,从事理论著述和工人运动。

1916年10月去美国,在纽约编辑俄文《新世界报》。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回到莫斯科。

同年7~8月,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十月革命时,是领导莫斯科起义的核心成员。

同年底任《真理报》主编(1917~1929)。

1924年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24~1929);1919~1925年当选为第三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1925~1929年当选为第三国际执委会书记。

1928年起布哈林负责主持第三国际政治书记处的全部工作。

1928~1930年间,联共(布)党内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发生尖锐的分歧和斗争。

布哈林认为工农联盟有破裂的危险,反对要农民为工业化“纳贡”,主张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放慢工业发展速度,推迟农业集体化,反对剥夺和消灭富农。

1929年,联共(布)中央批判他领导“右倾反对派”,2月解除其《真理报》主编职务,7月解除其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成员职务,11月被开除出联共(布)中央政治局。

1931年为中央候补委员,在莫斯科大学兼任教授。

1934~1937年任《消息报》主编。

1935年参加宪法起草工作,是苏联宪法主要起草人之一。

1937年2月被指控组织“右派与托派联盟”阴谋集团,遭到逮捕并开除党籍。

1938年3月15日与A.I.李可夫等16人被苏联政府以叛国罪处决。

1988年2月4日,苏联最高法院决定撤销1938年3月最高法院军事委员会对布哈林一案的判决,为布哈林及受此案牵连的另外10人恢复名誉。

1988年5月10日,苏联科学院主席团决定恢复布哈林的科学院院士称号。

布哈林对帝国主义和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问题的研究成就,得到了V.I.列宁的肯定。

1915年出版《世界经济和帝国主义》是一部较早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帝国主义的著作。

《过渡时期经济学》是探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主要规律的一部开拓性和有缺陷的著作。

在经济上,他主张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存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大力发展生产力,使国民经济均衡地循序渐进地发展;在政治上,他强调调整阶级关系,巩固工农联盟,群众参与国家管理,国内安定,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等一系列观点。

布哈林还提出防止无产阶级国家和政党蜕化的思想。

布哈林在马克思主义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他领导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签订《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曾经受到列宁的批评。

布哈林资料

布哈林画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renwu/17093.html

埃里希·弗罗姆简介_埃里希·弗罗姆的儿子_埃里希·弗罗姆的故事_埃里希·弗罗姆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弗劳德·奥尔波特简介_弗劳德·奥尔波特的儿子_弗劳德·奥尔波特的故事_弗劳德·奥尔波特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