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世界名人 范蠡简介_范蠡的儿子_范蠡的故事_范蠡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范蠡简介_范蠡的儿子_范蠡的故事_范蠡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范蠡简介

范蠡

范蠡(汉语拼音:Fan Li;有说约为楚平王十二年(前517年)出世),春秋末期越国大夫。

楚宛地(今河南南阳)人。

少伯,又名鸱夷子皮陶朱公

与文种辅佐越王勾践20余年,又称上将军。

其言论事迹,主要见于《国语·越语下》及《史记·货殖列传》。

早年居楚时,尚未出仕,人称范伯

以经商致富,广为世人所知,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

被视为顺阳范氏之先祖。

据载,范蠡其人多智谋,善商贾。

吴亡越,范蠡让越王用文种留守国内,自己与勾践入宦于吴。

忍辱负重,取信于吴王君臣。

两年后与勾践返国,助越王发愤图强,誓灭吴报仇雪恨,终得成功。

后辞官泛舟五湖,浮海至齐,更名鸱夷子皮,经商治产累数千万,齐人闻其贤能,欲以为相。

范蠡散其财,隐居于陶山(今山东肥城西北),复经商治产为巨户。

自号陶朱公,卒于陶。

《括地志》称陶山南五里有朱公冢,即其墓。

《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范蠡》两篇,惜已佚。

成就越王霸业

周景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槜李之战(今浙江嘉兴),吴王阖闾阵亡,因此两国结怨,连年战乱不休,周景王二十六年(西元前494年),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今江苏太湖中洞庭山)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逃入会稽山。

范蠡遂于勾践穷途末路之际投奔越国,“人待期时,忍其辱,乘其败……”“持满而不溢,则于天同道,上天会佑之;地能万物,人应该节用,这样则获地之赐;扶危定倾,谦卑事之,则与人同道,人可动之。

”他向勾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之断言,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

”被拜为上大夫后,他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忍以持志,因而砺坚,君后勿悲,臣与共勉!”

三年后归国,他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为了实施灭吴战略,也是九术之一的“美人计”,范蠡亲自跋山涉水,终于在苎萝山浣纱河访到德才貌兼备的巾帼奇女——西施,在历史上谱写了西施深明大义献身吴王,里应外合兴越灭吴的传奇篇章。

范蠡事越王勾践二十馀年,苦身戮力,卒于灭吴,成就越王霸业,被尊为上将军。

隐退

范蠡认为在有功于越王之下,难以久居,“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他深知勾践其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遂与西施一起泛舟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带领儿子和门徒在海边结庐而居。

戮力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没有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

他仗义疏财,施善乡梓,范蠡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

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

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

”于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

从商经历

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陶地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

)的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

)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乃中国道德经商——商人之鼻祖。

史学家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

”;史书中有语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军政思想

范蠡的军事宗旨:强则戒骄逸,处安有备;弱则暗图强,待机而动;用兵善乘虚蹈隙,出奇制胜。

为后世称道并沿用。

范蠡著名的经济思想:“劝农桑,务积谷”、“农末兼营”、“务完物、无息币”、“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等至今对现代的经济建设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范蠡资料

范蠡画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renwu/25287.html

董仲舒简介_董仲舒的儿子_董仲舒的故事_董仲舒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陆贾简介_陆贾的儿子_陆贾的故事_陆贾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