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海福简介
范海福(1933年8月15日— ),晶体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从事原子尺度下物质结构的衍射分析方法研究。
生于广州。
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00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曾任第十四、十五届(1987-1993)国际晶体学会、晶体学计算委员会委员。
兼任中山大学化学系、物理系教授(1983-1996),中国科技大学结构分析中心教授(1985-1993)。
对晶体结构分析中的赝对称性问题提出了系统的处理方法、建立高分辨电子显微学中的图像处理新方法(与李方华合作)、将直接法用于蛋白质晶体结构分析、创建多维空间直接法以测定含周期性缺陷的晶体结构。
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特邀报告40余次。
与英国皇家学会会员M.M.Woolfson教授合写专著Physicaland Non-physical Methods of Solving Crystal Structures, By M.M. Woolfson &Fan Hai-fu,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曾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1年中国物理学会叶企孙奖,1996年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 1998年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以及2006年陈嘉庚数理科学奖。
主要研究方向:晶体结构衍射分析方法、电子显微学中的图像处理、晶体学计算软件的设计。
范海福主持测定了在中国发现的新天然氨基酸—南瓜子氨基酸和使君子氨基酸的晶体结构,并开展了针对天然有机物晶体结构分析的直接法研究,提出将直接法同重原子法、异常数散射以及同晶型置换法相结合的原理。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在此基础上主持完成了“直接法处理晶体结构分析中的赝对称性问题”的研究,发展出一套理论和应用技术。
主持开展了直接法用于蛋白质晶体结构分析的试验。
主持建立了多维空间中的直接法并首次用于测定高温超导材料的非公度调制结构。
他还与李方华合作建立了一种用于电子显微学的图像处理新方法。
参见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