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人物 常书鸿【中国油画家,敦煌学者,曾任敦煌文物所所长】 – 人物百科

常书鸿【中国油画家,敦煌学者,曾任敦煌文物所所长】 – 人物百科

常书鸿简介

常书鸿(汉语拼音:Chang Shuhong;英语:Chang Shuhong),中国油画家,敦煌学者。

满族。

1904年4月6日生于浙江杭州,卒于1994年6月23日。

1923年毕业于浙江省甲种工业学校染织科,留校任教。

1927年赴法国留学,初入里昂中法大学及里昂国立美术专科学校,1932年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油画,在法期间其画曾多次入选春、秋季沙龙展,并获金、银质奖。

1936年回国。

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兼西画系主任。

1944年任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从此长期在敦煌与同事一道对莫高窟进行清理、调整、临摹、研究工作。

1949年后又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1959~1962年兼任兰州艺术学院院长。

60~70年代出任甘肃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1983年被聘为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客座教授。

他的油画长于人物、静物,在西方油画的写实手法中融入民族绘画的表现形式,富有装饰性。

出版《敦煌艺术》、《敦煌唐代图案选》、《敦煌壁画》、《敦煌彩塑》、《敦煌飞天》、《敦煌莫高窟艺术》等。

1926年赴法国里昂国立美术专科学校学画,后被保送至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师从新古典派画家劳伦斯。

期间常书鸿所绘油画《梳妆》、《病妇》、《裸女》静物画《葡萄》等作品,曾多次参加法国国家沙龙展。

《葡萄》后来被时任法国教育部次长亲选,收归法国国有,《沙娜画像》被巴黎近代美术馆收藏(现藏于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

《裸妇》在1934年里昂春季沙龙展中获得美术家学会的金质奖章并被收藏,现藏于里昂国立美术馆。

在法国国家沙龙展中常书鸿先后获金质奖章三枚、银质奖章二枚、荣誉奖一枚,并因此成为法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法国肖像画家协会会员。

法国学习期间,一次在纳河畔的旧书摊上第一次看到了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图录”,在博物馆里看到了敦煌卷子画,从此萌发研究和保护敦煌的念头,这也是促使他结束法国的几年学习早日回国的原因之一。

1943年3月24日,常书鸿来到敦煌莫高窟,在满目苍凉、残垣断壁的寺院中,建立起了“敦煌艺术研究所”,并展开了对敦煌艺术的初级保护,壁画、彩塑的考察、临摹、研究等工作。

尽管工作环境、生活条件、资金来源极其困难,并且在1945年还被当时的直接领导部门——国民党教育部撤销了建制,制使大部分人因此而离开了莫高窟。

但是,作为所长的常书鸿先生不单始终如一的将敦煌的保护与研究工作持为己任,成为中国敦煌石窟艺术保护与研究的先驱,更重要的是:在人才方面不断加强培养,吸收了如董希文、张琳英、乌密风、周绍淼、潘洁兹、李浴、范文藻、常沙娜、段文杰、史维湘等这样一大批艺术家和专家学者。

造就和总结了敦煌壁画艺术的研究临摹方针,奠定了今天在中国、甚至于在世界都是技艺超群、成果显赫并占领先地位的——敦煌研究院及美术研究所这个古代壁画保护、研究、临摹集体的基础。

并对洞窟进行调查,制定洞窟内容表,将莫高窟的洞窟进行系统的重新编号,赴南京举办敦煌艺术展等。

新中国成立后,常书鸿被任命为敦煌文物所所长,一直担任到1982年才改任名誉所长,后兼任兰州艺术学院院长,在他的组织下敦煌艺术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renwu/40355.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