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芝简介
张芝(?~约192年),东汉书法家。
字伯英。
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
敦煌渊泉(今甘肃省安西县东)人,凉州三明之一大司农张奂之子。
他少年勤学,明经行修,朝廷闻名,以“有道”征召,他固辞不就。
自幼喜爱书法,以东汉名书法家杜操(亦称杜度)、崔瑗为师,发挥了二人的长处。
张芝习书极为刻苦,将家中做衣服的帛尽用来练字,后才染色做衣。
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其书迹为世人重爱,虽只字片纸亦被收藏。
三国时书法家韦诞称张芝为“草圣”。
与钟繇并称“钟张”,谓其“超前绝后,独步无双”。
张芝改章草为今草,善作一笔飞白体。
唐代书法家张怀瓘说:“伯英学崔、杜之法,温故知新,因而变之一成今草,转精其妙。
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
及其连者,气侯通其隔行。
”认为芝所创之今草,变化无穷,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
张芝草书对晋代王羲之、王献之均有极大影响,备受王羲之所推崇。
作品传世甚少,《宣和书谱》载,宋内府藏有二帖,草书《冠军帖》、章革《消息帖》。
张芝将崔杜笔法,烂熟于心,摆脱旧俗独创一体,转精其妙,以成今草。
字之体势,一笔所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字迹气脉贯通,隔行不断。
古人谓之:“一笔飞白”,开书法之一代新天地。
张怀瓘《书断》卷中列张之章草、草书为神品,曰:“尤善章草书,生诸杜度、崔瑷。
龙豹变,青出于蓝。
又创于今草,天纵颖异,率意超旷,无惜事非。
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
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三国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
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惟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亦颇受其影响。
历代书法大家誉称张芝草书为“一笔书”,尊称张芝为“草圣”。
张芝的草书影响了整个中国书法的发展,为书坛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生机。
书圣的王羲之,中年就师承张芝,推崇张芝,自认为草书不如张芝。
狂草大师怀素也自谓草书得于”二张”(张芝、张旭)。
草书大家孙过庭在其《书谱》中也多次提到他一生是将张芝的草书作为蓝本的,称“张芝草圣,此乃专精一体,以致绝伦”。
自汉末至中唐六七百年间,草书领域里涌现出的韦诞、卫瓘、索靖、卫恒等人物,以及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都受到张芝的极大影响。
张芝与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称书法四贤,张芝的墨迹见《淳化阁帖》,收有五帖三十八行。
同时著有《笔心论》五篇,可惜皆已失传。
张芝弟张昶亦善章草,兼工八分书和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