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人物 奥托·哈恩【德国放射化学家、物理学家,获得1944年诺贝尔化学奖】 – 人物百科

奥托·哈恩【德国放射化学家、物理学家,获得1944年诺贝尔化学奖】 – 人物百科

奥托·哈恩简介

奥托·哈恩

奥托·哈恩(Otto Hahn ;1879~1968),德国放射化学家、物理学家。

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卒于格丁根。

1897年入马尔堡大学,190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04年去伦敦大学学院在W.拉姆齐的实验室中工作,开始从事放射化学研究。

1905年慕名去加拿大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在E.卢瑟福领导下工作。

1906年回德国,任柏林大学编外讲师,1910年升为教授。

1912年去威廉皇家学会新建的化学研究所任放射性研究室主任,1928年起任研究所所长,直至1945年。

从1907年起,他和L.迈特纳合作,先后发现放射性元素钍、锕和镤等多至9种,有些是他独自发现的。

1921年他还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元素之间的同质异能现象。

20世纪20年代初到30年代中,他的研究重点在于把放射化学方法应用于各种化学问题。

1934年全力研究中子轰击铀的各种产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1938年秋,哈恩和F.斯特拉斯曼实验发现,中子轰击铀后所得的产物是比铀原子轻得多的碎片,这表明铀原子已分裂成两个较轻的原子。

迈特纳将这种现象定名为裂变。

随后,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又发现钍核受快中子轰击也会发生裂变。

由于发现核裂变,哈恩获得1944年诺贝尔化学奖。

1966年同迈特纳、斯特拉斯曼共获美国原子能委员会费米奖金。

核裂变的发现使世界开始进入原子能时代。

哈恩拒绝参与在德国纳粹政权下任何有关这方面的研究。

1945年春盟军占领德国西部和南部,他和W.K.海森伯等几位原子科学家被送往英国拘禁。

1946年初他获释回德国,担任威廉皇家学会会长,这个学会1948年改名为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哈恩仍任会长,直至1960年;1960年后任荣誉会长。

他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科学事业的重建和反对核军备的和平运动,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renwu/46119.html

莉泽·迈特纳【奥地利女物理学家,发现铀核的裂变】 – 人物百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