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简介
哈勃(1889~1953)(汉语拼音:Ha bo;英语:Hubble,Edwin Powell),美国天文学家。
1889年11月20日生于密苏里州马什菲尔德,1953年9月28日卒于加利福尼亚州圣马力诺 。
21岁在芝加哥大学毕业后去英国牛津大学女王学院攻读法律,23岁获文学士学位。
25岁到叶凯士天文台攻读研究生,28岁获博士学位。
后从军两年,1919年退伍到威尔逊山天文台工作。
1923~1924年用威尔逊山天文台的2.5米反射望远镜拍摄了仙女座大星云和M33的照片,把它们的边缘部分分解为恒星,并用造父视差法测定了其中一些造父变星的距离,因而也求得了仙女座大星云和M33的距离,结果证实了它们确实是银河系外巨大的天体系统——河外星系。
1924年在美国天文学会一次学术会议上,正式公布了这一发现。
1926 年,他发表了对河外星系的形态分类法,后称哈勃分类。
1929年,他通过对已测得距离的20多个星系的统计分析,发现星系的谱线均有红移,而且距离越远的星系,红移越大,两者间存在着线性关系。
这一关系后被称为哈勃定律。
若认为红移是星系视向运动的多普勒效应造成的,则红移-距离关系表明,距离越远的星系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远离我们。
运用广义相对论,人们通常把哈勃定律解释为宇宙膨胀的必然结果。
哈勃定律的发现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宇宙学的发展。
他还对旋涡星云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1936年在所著《星云世界》一书中绘出了旋涡星云按银道坐标的空间分布图。
该图表明,在银道面上几乎完全看不到旋涡星云,在银道面两旁所见也不多,而随着银纬增高,所见到的旋涡星云越多。
这一现象是由于银河系内银道面附近浓密的星际物质的吸光作用造成的。
他还研究了银河星云的发光机制,1922年指出,发射星云近旁往往有光谱型早于B1型的恒星,反射星云近旁往往有晚于B1型的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