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人物 顾非熊【唐朝时期官员、诗人】 – 人物百科

顾非熊【唐朝时期官员、诗人】 – 人物百科

顾非熊简介

[唐](约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姑苏人,顾况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初年前后在世。少俊悟,一览成诵。性滑稽,好凌轹。困举场三十年。武宗久闻其诗名,会昌五年,(公元八四五年)放榜,仍无其名,怪之。乃勑有司进所试文章,追榜放令及第。大中间,为盱眙尉,不乐奉迎,更厌鞭挞,乃弃官隐茅山。王建有诗送别。后不知所终。非熊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顾非熊资料

中文名:顾非熊

所处时代:唐朝出生地姑苏

民族:汉

性别:男

职业:古代官员诗人

代表作品:新唐书艺文志

主要作品:《新唐书艺文志》、《天津桥晚望》

经典作品

《闾门书感》:“凫鹥踏波舞,树色接横塘。远近蘼芜绿,吴宫总夕阳。”

《桃岩怀贾岛》:“路向姚岩寺,多行洞壑间。鹤声连坞静,溪色带村闲。疏叶秋前渚,斜阳雨外山。怜君不得见,诗思最相关。”

《题马儒乂石门山居》:“寻君石门隐,山近渐无青。鹿迹入柴户,树身穿草亭。云低收药径,苔惹取泉瓶。此地客难到,夜琴谁共听!”

《早秋雨夕》:“贫居常寂寞,况复是秋天!黄叶如霜后,清风似水边。中宵疑有雁,当夕暂无蝉。就枕终难寐,残灯灭又然。”

《天津桥晚望》:“晴登洛桥望,寒色古槐稀。流水东不息,翠华西未归。云收中岳近,钟出后宫微。回首禁门路,群鸦度落晖。”

《送马戴入山》:“古木乱重重,何人识去踪。斜阳收万壑,圆月上三峰。云里泉萦石,窗间鸟下松。唯应采药客,时与此相逢。”

作品全集

         
子夜夏秋二曲

 

赠友人

早秋雨夕

月夜登王屋仙坛

与无可宿辉公院

姚岩寺路怀友

行经褒城寄兴元姚从事

斜谷邮亭玩海棠花

夏夜汉渚归舟即事

夏日会修行段将军宅

下第后晓坐

下第后送友人不及

下第后寄高山人

武宗挽歌词二首

万年厉员外宅残菊

途次怀归

铜雀妓

天津桥晚望

天河阁到啼猿阁即事

题永福寺临淮亭

题王使君片石

题平陆县亭

题马儒乂石门山居

题觉真上人院

题春明门外镇国禅院

送造微上人归淮南觐兄

送喻凫春归江南

送于中丞入回鹘

送友人及第归苏州

送友人归汉阳

送徐五纶南行过吴

送信州卢员外兼寄薛员外

送僧归洞庭

送朴处士归新罗

送内乡张主簿赴任

送马戴入山

送李相公昭义平复起彼宣慰员外副行

送李廓侍御赴剑南

送皇甫司录赴黔南幕

送杭州姚员外

送从叔尉渑池

舒州酬别侍御

秋月夜

秋夜长安病后作

秋日陕州道中作

暮春早起

落第后赠同居友人

哭韩将军

经河中

经杭州

寄紫阁无名新罗头陀僧

寄吴山净上人

寄太白无能禅师

寄陆隐君

寄九华山费拾遗

会中赋得新年

关试后嘉会里闻蝉感怀呈主司

关山月

瓜洲送朱万言

赋得江边柳送陈许郭员外

冬日寄蔡先辈校书京

登楼

崔卿双白鹭

出塞即事二首

酬均州郑使君见送归茅山

酬陈摽评事喜及第与段何共贻

成名后将归茅山酬群公见送

陈情上郑主司

长安清明言怀

阊门书感

采莲词

     

生平传说

《酉阳杂俎》中记录了顾非熊诞生的传说:

顾况丧一子,年十七。其子魂游,恍惚如梦,不离其家。顾悲伤不已,因作诗,吟之且哭。诗云:“老人丧其子,日暮泣成血。老人年七十,不作多时别。”其子听之感恸,因自誓:“忽若作人,当再为顾家子。”经日,如被人执至一处,若县吏者,断令托生顾家,复都无所知。忽觉心醒,开目认其屋宇,兄弟亲满侧,唯语不得。当其生也,已后又不记。年至七岁,其兄戏批之,忽曰:“我是尔兄,何故批我。”一家惊异,方叙前生事,历历不误,弟妹小名悉遍呼之。即进士顾非熊。成式常访之,涕泣为成式言。

故事讲的是:顾况老来丧子,年十七岁,魂魄不离其家。这让顾况悲伤不已,于是因作诗:“老人丧其子,日暮泣成血。老人年七十,不作多时别。”其子之魂魄听后深为感动,说:“爸,若我下辈子还能投生做人,一定再做您儿子!”没过多久,其子魂魄不见,原来已被善解人意的幽冥人士带走,被判来生依旧托生在顾家啦!

大约某个时刻,那死去的顾家儿子,只觉得自己心境通明,睁看眼睛,看到熟悉的屋舍,兄弟姐妹,站于床前;而对于顾况来说,这一日,他又新得了一个儿子。自然,这新生儿子正是那死去的孩子所投之胎,只是新子自生下来,一直不会说话,急坏了诗人一家。直到七岁那年,这孩子跟哥哥一起在庭院中玩耍,哥哥捉弄他,结果把他搞急了,忽然开口:“其实我本是你的兄长,为嘛老捉弄我?!”顾况一家惊异。那孩子这才叙述自己的前生,事事无误,弟弟、妹妹的小名呼之准确。这个孩子,就是顾况的小儿子、后来的进士顾非熊。后来,段成式听说到这件事情,亲自去采访了顾非熊,后者哭泣着向段诉说了这件往事。

仕途坎坷

顾非熊性格滑稽好辩,求学长安,参加科举开始,为性格所累,受人排挤,连续三十年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在他的诗歌中,有很多表现落榜后郁闷心情的,如《落第后赠同居友人》:“有情天地内,多感是诗人!见月长怜夜,看花又惜春。愁为终日客,闲过少年身。寂寞正相对,笙歌满四邻……”《会中赋得新年》:“万古如昨日,一年加一晨。暗生无限事,潜老几多人。归路旧侣尽,故乡回雁新。那堪独惆怅,犹是白衣身。”《下第后寄高山人》:“我家堂屋前,仰视大茅巅。潭静鸟声异,地寒松色鲜。人眠瓮牖月,鹿饮竹门泉。多愧邻高隐,无成又一年。”

唐穆宗长庆年间,老兄再次落榜,这件事终于让平时很少干正事的穆宗皇帝发了怒,责问考试部门:人家非熊连续考了三十年,人的一生有几个三十年啊?你们也太过分了吧?皇帝命令主管考试的家伙们好好反思一下,重新张榜。有了皇帝的关照,顾非熊终于中了进士啦。这一年,他已经五六十岁了。当时,有人感慨地作诗如下赠送于非熊:“愚为童稚时,已解念君诗!及得高科晚,须逢圣主知……”

顾非熊终于考试成功,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官至盱眙尉。当然,顾非熊并不是一个官迷,他三十年困于考场,也并非仅仅为了能拿个通向仕途的文凭;或者说,他仅仅为了出这口气,现在气出来了,顾非熊觉得爽了很多,所在在做官没多长时间,他就弃之而去,回茅山跟亲爱的老父亲顾况一起隐居去过其乐融融的生活了。在与朋友告别前,顾非熊思念万千,写下一首《成名后将归茅山酬群公见送》:“此名谁不得,人贺至公难。素业承家了,离筵去国欢。暮天行雁断,晓渡落潮寒。旧隐茅峰下,松根石上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renwu/46987.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