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人物 茹志娟【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 – 人物百科

茹志娟【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 – 人物百科

茹志娟简介

茹志娟

茹志娟:是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侠,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主要作品集有:《百合花》、《静静的产院》、《高高的白杨树》等。新时期以来发表的主要作品有《剪辑错了的故事》、《草原上的小路》、《儿女情》、《家务事》。《一支古老的歌》等。

茹志娟基本资料

中文名:茹志娟

别名:阿如 初旭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25年9月

逝世日期:1998年10月

职业:作家

毕业院校:浙江武康县武康中学

信仰:中国共产党

主要成就:1977年当选上海七届人民代表

代表作品:《百合花》《剪辑错了的故事》《草原上的小路》《儿女情》

茹志娟人物经历

茹志娟生于上海。3岁时亡母,幼年随祖母做手工活为生。11岁进上海私立普志小学读书,一年后辍学。1938年祖母逝世,曾被送入上海基督会所办的孤儿院。后经补习插班入浙江武康中学。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任过当过苏中军区前线话剧团演员、组长、分队长、创作组组长等职。此时在《申报》副刊发表作品《生活》。1944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发表小说《一个女学生的遭遇》。先后任文工团组长、分队长、创作组副组长。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创作的话剧《不拿枪的战士》获南京军区55年文艺创作二等奖。1955年转业到上海,任《文艺月报》编辑。出版小说集《关大妈》、《黎明前的故事》。1958年发表短篇小说《百合花》(《延河》1958年3期),以细腻的笔触、清新的文风受到茅盾的赞赏,声誉鹊起。1960年起从事专业文学创作,是中国作协会员,又被选为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理事,出版了小说集《静静的产院》。“文革”中创作中断。1974年在上海人民出版社文艺组工作。1977年当选上海七届人民代表。1977年发表小说《出山》,重新开始创作。对历史现实进行反思,批判极左路线的作品《剪辑错了的故事》、《草原上的小路》等是其“文革”后的代表作品,文风柔美中见刚强。《剪辑错了的故事》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历任《上海文学》副主编、作协上海分会副主席。党组书记、中国作协理事等职。还有小说集《高高的白杨树》、《百合花》等,长篇小说《她从那条路上来》,散文集《惜花人已去》等。1998年10月7日在上海逝世。

茹志娟母爱情怀

茹志娟生于上海。3岁时亡母,幼年随祖母做手工活为生。11岁进上海私立普志小学读书,一年后辍学。1938年祖母逝世,曾被送入上海基督会所办的孤儿院。后经补习插班入浙江武康中学。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任过当过苏中军区前线话剧团演员、组长、分队长、创作组组长等职。此时在《申报》副刊发表作品《生活》。1944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发表小说《一个女学生的遭遇》。先后任文工团组长、分队长、创作组副组长。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创作的话剧《不拿枪的战士》获南京军区55年文艺创作二等奖。1955年转业到上海,任《文艺月报》编辑。出版小说集《关大妈》、《黎明前的故事》。1958年发表短篇小说《百合花》(《延河》1958年3期),以细腻的笔触、清新的文风受到茅盾的赞赏,声誉鹊起。1960年起从事专业文学创作,是中国作协会员,又被选为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理事,出版了小说集《静静的产院》。“文革”中创作中断。1974年在上海人民出版社文艺组工作。1977年当选上海七届人民代表。1977年发表小说《出山》,重新开始创作。对历史现实进行反思,批判极左路线的作品《剪辑错了的故事》、《草原上的小路》等是其“文革”后的代表作品,文风柔美中见刚强。《剪辑错了的故事》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历任《上海文学》副主编、作协上海分会副主席。党组书记、中国作协理事等职。还有小说集《高高的白杨树》、《百合花》等,长篇小说《她从那条路上来》,散文集《惜花人已去》等。1998年10月7日在上海逝世。

茹志娟德清缘

茹志娟生于上海。3岁时亡母,幼年随祖母做手工活为生。11岁进上海私立普志小学读书,一年后辍学。1938年祖母逝世,曾被送入上海基督会所办的孤儿院。后经补习插班入浙江武康中学。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任过当过苏中军区前线话剧团演员、组长、分队长、创作组组长等职。此时在《申报》副刊发表作品《生活》。1944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发表小说《一个女学生的遭遇》。先后任文工团组长、分队长、创作组副组长。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创作的话剧《不拿枪的战士》获南京军区55年文艺创作二等奖。1955年转业到上海,任《文艺月报》编辑。出版小说集《关大妈》、《黎明前的故事》。1958年发表短篇小说《百合花》(《延河》1958年3期),以细腻的笔触、清新的文风受到茅盾的赞赏,声誉鹊起。1960年起从事专业文学创作,是中国作协会员,又被选为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理事,出版了小说集《静静的产院》。“文革”中创作中断。1974年在上海人民出版社文艺组工作。1977年当选上海七届人民代表。1977年发表小说《出山》,重新开始创作。对历史现实进行反思,批判极左路线的作品《剪辑错了的故事》、《草原上的小路》等是其“文革”后的代表作品,文风柔美中见刚强。《剪辑错了的故事》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历任《上海文学》副主编、作协上海分会副主席。党组书记、中国作协理事等职。还有小说集《高高的白杨树》、《百合花》等,长篇小说《她从那条路上来》,散文集《惜花人已去》等。1998年10月7日在上海逝世。

茹志娟写作特点

茹志娟生于上海。3岁时亡母,幼年随祖母做手工活为生。11岁进上海私立普志小学读书,一年后辍学。1938年祖母逝世,曾被送入上海基督会所办的孤儿院。后经补习插班入浙江武康中学。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任过当过苏中军区前线话剧团演员、组长、分队长、创作组组长等职。此时在《申报》副刊发表作品《生活》。1944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发表小说《一个女学生的遭遇》。先后任文工团组长、分队长、创作组副组长。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创作的话剧《不拿枪的战士》获南京军区55年文艺创作二等奖。1955年转业到上海,任《文艺月报》编辑。出版小说集《关大妈》、《黎明前的故事》。1958年发表短篇小说《百合花》(《延河》1958年3期),以细腻的笔触、清新的文风受到茅盾的赞赏,声誉鹊起。1960年起从事专业文学创作,是中国作协会员,又被选为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理事,出版了小说集《静静的产院》。“文革”中创作中断。1974年在上海人民出版社文艺组工作。1977年当选上海七届人民代表。1977年发表小说《出山》,重新开始创作。对历史现实进行反思,批判极左路线的作品《剪辑错了的故事》、《草原上的小路》等是其“文革”后的代表作品,文风柔美中见刚强。《剪辑错了的故事》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历任《上海文学》副主编、作协上海分会副主席。党组书记、中国作协理事等职。还有小说集《高高的白杨树》、《百合花》等,长篇小说《她从那条路上来》,散文集《惜花人已去》等。1998年10月7日在上海逝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renwu/48447.html

吴兴华【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 – 人物百科

樊增祥【清代官员、文学家】 – 人物百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