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远知【隋唐道士】 – 人物百科

王远知(530~635),隋唐道士,一作远智,字广德,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徙扬州(今属江苏),少好学,弱冠师事宗道先生臧矜(一作臧兢),后隐居茅山,修陶弘景上清经法,南朝陈宣帝闻其名,召入重阳殿讲论,甚为嗟赏,隋开皇十二年(592),当时晋王杨广镇扬州,使王子相、柳顾言相次招迎,乃出山谷,旋复还山,杨广称帝后,于大业七年(611)遣崔凤举迎请,见于涿郡之临朔宫,亲执弟子礼,请教神仙之事,后于京师洛阳置玉清玄坛以处之,唐高祖以其曾密告将受符命,授朝散大夫,赐金缕冠、紫丝霞帔,武德中,秦王李世民与房玄

王重阳【中国金代道士,全真道创始人】 – 人物百科

王重阳(1112~1170),中国金代道士,全真道创始人,原名中字,字允卿,后改名世雄,字德威,入道后,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祖籍陕西咸阳大魏村,出生于庶族地主家庭,后迁终南县刘蒋村,幼好读书,后入府学,中进士,系京兆学籍,金天眷元年(1138),应武略,中甲科,遂易名世雄,年47,深感“天遣文武之进两无成焉”,愤然辞职,慨然入道,隐栖山林,金正隆四年(1159),弃家外游,自称于甘河镇遇异人授以内炼真诀,悟道出家,金大定元年(1161),在南时村挖穴墓,取名“活死人墓”,又号“行菆”,自居其中,潜心

陈景元【北宋道士,号碧虚子】 – 人物百科

陈景元(?~1094),北宋道士,字太初,号碧虚子,建昌南城(今属江西)人,少有方外志,北宋庆历二年(1042),师事高邮天庆观道士韩知止,次年试经,度为道士,年十八,从天台道士张无梦学,得老庄微旨,尔后,隐逸江淮,礼部侍郎王琪荐之于翰林承旨王岐(一说为王珪,岐令其讲经,公卿大夫无不欲争识者,醴泉观提总奏充本观修撰,遇邳王谒真君祠,召问道家事,以其该通,奏赐紫衣,神宗闻其名,诏即其地设普天大醮,命撰青词以进;召对天章阁,赐号“真靖”,熙宁五年(1072),进所注《道德经》,御批“剖玄析微,贯穿百氏,厥旨详

潘师正【唐代著名道士】 – 人物百科

潘师正(584~682),唐代著名道士,字子真,贝州宗城(一说赵州赞皇,今均属河北)人,出身仕宦世家,自幼熟读六经,并得母口授《道德经》,13岁丧母,庐于墓侧,以至孝名于世,隋大业年间,道士刘爱道劝其师事王远知,得受道门隐诀及符箓,先随师至茅山,旋又与刘爱道迁居于嵩山双泉顶,最后隐于逍遥谷,清静、寡欲,邈与世绝,据传,居山中20余年,唯以薜荔绳床为寝,青松涧水为食,唐上元三年(676),帝巡洛阳,礼嵩岳,对其甚为礼重,请作符书,辞以不解;问其所须,答曰:“茂松清泉,山中不乏,”调露元年(679),高宗再祀

闾丘方远【唐末道士,上清派天台南宗著名道士】 – 人物百科

闾丘方远(?~902),唐末道士,字大方,号“玄同先生”,舒州宿松(属安徽)人,上清派天台南宗著名道士,

彭晓【唐朝诗人】 – 人物百科

彭晓,唐朝诗人,无生平资料,《全唐诗》收录其诗作1首,

邱处机【中国金、元时道士,全真道龙门派创始人,世称长春真人】 – 人物百科

邱处机(1148~1227),中国金、元时道士,全真道龙门派创始人,字通密,号长春子,世称长春真人,登州栖霞人(今属山东),世为显族名姓,敏而强记,博而高才,年19,出家于宁海,执弟子礼于王重阳,师卒后,入磻溪穴居,历时6年,后又赴陇州龙门山(今宝鸡市东南),隐居潜修7年,创全真道龙门派,大定二十八年(1188),世宗召见至燕京(今北京)问以至道,并主持万春节醮事,明昌元年(1190),金章宗以“惑众乱民”为由,下诏禁罢全真道等教,邱处机即东归山东栖霞,后居莱州昊天观,南宋及金朝先后遣使来召,俱不赴,兴定

北七真【王重阳的七位嫡传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尊为北宋真人】 – 人物百科

北七真(汉语拼音:BeiQizhen;英语:BeiQizhen),道教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的七位嫡传弟子,即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因其对全真道的传播和发展作过贡献,被尊为北宋真人,并得到元世祖的诏封,

陆修静【中国南北朝时道士】 – 人物百科

陆修静(406~477),中国南北朝时道士,字元德,号简寂,吴兴东迁(今浙江湖州东)人,少好文籍,博览强识,喜修炼辟谷方术,虽外混世务,内守贞朴,后弃家入云梦山修道,平素喜游天下,曾诣衡湘九嶷,访南真遗迹,西至峨眉,寻清虚之高躅,遍访道书典籍,后移居仙都山,收徒孙游岳,宋文帝时召入内殿,请讲道法,陆修静孜孜劝诱,不舍晨夜,文帝深深服膺,王太后笃信黄老,犹执门徒之礼,后遇“太初之难”,遂南下游寻,搜集道书佚文,大明五年(461 ),在庐山建立道观修行,他主张儒、释、道三教合同,殊途一致,认为斋醮是求道之本,

魏华存【中国魏晋时道士,上清派第一代宗师,尊称南真魏夫人、南岳夫人】 – 人物百科

魏华存(252~334),中国魏晋时道士,字贤安,任城人,晋司徒魏舒之女,幼而好道,常服气辟谷,摄生修静,志慕神仙,24岁适太保掾南阳刘文,生二子,其心期幽隐,更求神书秘籍,斋于别寝,谨修道法,据传说,有清虚真人王褒为之师,授《太上宝文》、《大洞真经》、《高仙羽玄》等神真之道,又有景林真人降授《黄庭经》,曾为天师道女官祭酒,习天师道《明威章奏》、《存祝吏兵符箓之诀》,后被尊称南真魏夫人,尊称上清派第一代宗师,又称南岳夫人,

返回顶部